人才招聘

为高职生就业我们做些什么?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3-27作者:浏览次数:3670

【科学时报】为高职生就业我们做些什么?
发布时间: 2009-03-24     浏览次数:  126

●全国高职高专董事长联席会议:应该从三个层次抓好就业工作,即学校、院系和教师,实行就业分级责任制和就业工作奖励制,将就业与教职员工的晋职、考评挂钩。
 
面对2009年格外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针对高职教育特点以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受职业岗位调整影响更大的问题,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提出就业对策机制。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有关要求,积极推动全国高职院校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国高职高专董事长联席会议于3月17日~1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300余所高职院校、近60家行业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关注一个话题。
 
●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在新农村的广阔天地,可以更有作为。
 
●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建设高定位的社区,需要大批热爱社区的人才来工作。
 
●瑞丽集团公司:建议学生要“做老鼠”,学习老鼠极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很多同学在创业的时候戏称自己是“四无产品”:无经验、无项目、无资金、无人脉。●北京市教委:抓住定位,特色办学,是高校办学的根本。
 
●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地方政府如果仅仅把促进高职生就业当成就业指导这一件事来抓,就推卸了政府的责任。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专业调整不是“乱整”,一定要有依据地去调整。
 
到农村 到社区 到中小企业
 
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镇长李中华
 
我想说:在新农村的广阔天地,可以更有作为。新农村建设需要什么样的高职毕业生呢?我认为有三种人:其一,服务于农民生产的实用型人才,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农村;其二,推动农业产业的实用技术人才,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获得更大效益;其三,推动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的管理型人才,帮助农村更好更快发展。
 
农村需要高职毕业生,而且高职毕业生在农村会有所作为。
 
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培花社区管理中心副主任陆星琴
 
我们社区的定位是:一个现代化城市风貌的精品社区,一个高质量生活品位的文明社区,一个现代化新机制管理的社区。建设这样高定位的社区,需要大批热爱社区的人才来工作。
 
近年来,我们已经招聘了近百名大专院校的学生到社区来就业,这些学生对社区有一定的了解,有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而且愿意在社区工作,他们在社区的作为是很大的。通过几年的锻炼,有很多大学生都走上了领导岗位。
 
瑞丽集团公司副总裁陶保健
 
目前我国的企业99%以上都属于中小企业,大型、特大型企业只占不到1%,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必然成为学生就业的主渠道。高职院校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面向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去就业,空间是很大的。
 
中小企业需要大量有实用能力的高技能的毕业生。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强调学生的专业性要强,但其实实际工作与专业并不是一对一的,因此建议高职院校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要做到“一证多能”。同时,要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也就是继续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的专长,结合企业的需要再进一步提升。
 
最后建议学生要“做老鼠”,学习老鼠极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经理张翔
 
一个人就业,幸福一家人;一个人创业,将会有更多的家庭获得幸福。创业是当前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新的增长点。
 
长期以来,轰轰烈烈的创业教育,形成的却是冷冷清清的创业市场,寥寥无几的创业精英,微乎其微的创业成功案例,雷声大、雨点小的创业指导体系。很多同学在创业的时候戏称自己是“四无产品”:无经验、无项目、无资金、无人脉。我建议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挖掘、唤醒、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让他们树立一种大的就业观念,从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
 
针对市场变化 调整专业结构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理陈建民
 
如何“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关键是就业。从我们学校来讲,3年前就开始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这个工程强调了全员就业,党委书记和董事长是就业的第一责任人,系主任、总支书记、就业中心主任、所有的工作人员是相关责任人。这个工程的落实,大大推动了学校的就业工作,毕业生的就业率得到了逐年提高。
 
我们学校1997年开始办法律文秘专业,当时也适应了社会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法律的逐步完善,用人单位的门槛提高,就业就难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法律文秘专业改为法律文秘速录专业,大力培养学生的速录技能,极大地改变了学生就业难、对口率低的状况。通过适时调整专业,从走投无路到找对出路,最后闯出新路。
 
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孙善学
 
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很多,要采取促进就业的措施也比较多。在这些影响因素和促进措施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长效机制,长远发生作用,比如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还有一类属于短期措施,特别是现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大部分属于短期效应。我们办学校,想得更多的应该是长远问题,特别是专业建设,作为高职教育的灵魂、核心,在我们面对经济危机、社会就业形势变化的时候,更应该深入思考。
 
抓住定位,特色办学,是高校办学的根本。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
 
最近下发的教育部3号文件提到“鼓励专业调整”。从行政的角度来说,我们会在程序运作方面提供灵活的服务,同时也希望高职院校的专业调整要有序可依。调整不是“乱整”,一定要有依据地去调整。调整后的专业要能够成为在新兴领域真正需要的专业。
 
调整专业不仅仅是满足社会需要,还要考虑有没有能力办这个专业。调整后的专业一定要保证质量,不能没有团队、没有条件,只是因为社会需要就盲目地调整。此外,专业调整一定要强调校企合作,借企业的团队、企业的设备、企业的技术和企业的智力共同建设好新专业。
 
总之,专业调整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切实需要,第二是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务实就业期望 加强就业指导
 
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许涛
 
地方政府如果仅仅把促进高职生就业当成就业指导这一件事来抓,就推卸了政府的责任。在面对当前经济形势,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上海市相关部门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团结氛围。
 
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经济部门多次一起研究如何解决就业问题,针对高职生就业出台了一系列计划:一、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在企业实习的学生提供补贴和保险;二、加大培养力度,为大学生提供见习基地;三、提供针对高职生的创新教育,推动高职生创业。
 
上海市现在正在抓高职院校的专业调整,核心目的是要使各个学校在满足社会需求、通盘供给的外部环境中,形成优化专业的机制。学校通过了解社会需求,分析同行的评估,然后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市场部部长陈玉平
 
在学校创建“品牌—中心”产学合作新模式基础上,2007年3月学校成立市场部,将学校的产业、社会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融合在一起,类似过去工厂的供销科,大量收集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的就业期望更加务实。
 
市场部依托无锡太湖服务中心和无锡制造服务网,积极开展“四技项目”、“专利申获”、企业员工培训和面向社会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在校企互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校企的共赢,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可靠的渠道。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经理单强
 
面对金融危机给学生实习、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学院一方面紧密关注周边企业动态,一方面努力提高柔性管理水平,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而且保证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和就业机会。
 
校企合作应该讲究“患难见真情”,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学校的管理必须努力做到“刚性规范、柔性实现”,与其笼罩在就业形势空前紧张的阴影中,不如主动出击,不断完善柔性化的管理机制。如果学校采取的是僵硬、没有弹性的管理机制,将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合作热情;柔性管理的水平,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所学校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经理林姚
 
发动员工、家长、学校职能部门的全员来关注学生的就业,而且落实责任,建立起就业网络。同时在食堂、宿舍等学校服务的一线,设立勤工俭学岗位,作为学生就业前的历练。我们学校还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实习“三合一”的春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让企业和社会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庄朝霞
 
让学生就业期望更加务实,核心问题在于观念,学生要转变观念,家长要转变观念,学校也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由于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的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国际商务、英语这些专业。学校针对这种形势,希望学生摆正心态,降低就业期望,拓展就业眼界。学校通过全程就业指导,全员就业指导,点与面地结合来促进学生就业。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注重技能培养,更注重与市场接轨。学生除了学习以外,还应该注重情商的培养,包括表述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只有这样才更容易被社会接受。我们学校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虽然不能说与社会、岗位零距离,但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跟社会、岗位更贴近。
 
围绕任职要求 提升就业能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能鉴定命题管理处处长葛恒双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相应出台了一些政策。我们出台的鉴定工作指导意见第一条就是如何在职业技能鉴定方面为院校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我们更看重职业能力和转换能力。我认为,学生的职业能力目前尚有所欠缺,在就业的时候不光靠职业能力、岗位能力,还要有协作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等。
 
从院校来讲,一定要抓住市场和企业真正的需求。在课程改革上,要考虑如何与国标所描述的内容衔接,这样的改革才会更贴近市场。
 
戴耐德语言软件系统开发有限公司代表毛迈克
 
全球化经济环境需要具有英语技能的员工。为了让学生容易找到工作,让企业容易找到员工,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致力于培养英语沟通技能。在此,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提一些建议: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二、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应该强化通用英语技能,不应该直接进入专业英语学习;三、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机会;四、改变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五、依照国际认可的标准评估学生的语言技能。
 
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训中心主任张永强
 
我们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动手能力是应用型人才最大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通过多年的校企合作,把学生送到企业中进行生产实习。由于软件行业的特殊性,一些限制条件阻碍了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于是我们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即把企业做过的一些项目引入到学校中,让学生去做这些真实的项目,并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这样相当于在校园内创造了企业环境,进行学生的实训。
 
全国高职高专董事长联席会议主席李进
 
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曾提出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懂知识,还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就要求我们做到责任聚合、责任分组、责任前移。具体地说,政府制定政策,积极创造就业宏观环境;学校教会学生符合企业需求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积极组织学生就业;通过法律制度,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创造条件,接纳学生预就业和政策就业;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我们的社会、学校、企业、学生、家庭共同的责任要合聚,同时要把责任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大家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共同抓好就业工作。
 
我认为应该从三个层次抓好就业工作,即学校、院系和教师,实行就业分级责任制和就业工作奖励制,将就业与教职员工的晋职、考评挂钩。同时,为了保证就业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到人员、经费、硬件条件“三到位”,统筹好教师、员工、就业促进会“三方资源”。
 
(信息来源:《科学时报》 2009年3月24日 B1 大学周刊)